第十章 深情
3、一往有深情
目录
导言
第一章 高贵
第一章 高贵
第二章 自信
第二章 自信
第三章 刚正
第三章 刚正
第四章 率真
第四章 率真
第五章 旷达
第五章 旷达
第六章 雅量
第六章 雅量
第七章 清谈
第八章 隽语
第九章 妙赏
第十章 深情
第十章 深情
3、一往有深情
第十一章 血性
第十一章 血性
第十二章 风姿
第十二章 风姿
第十三章 幽默
第十三章 幽默
第十四章 放诞
第十四章 放诞
第十五章 伤逝
第十五章 伤逝
第十六章 艺术
第十六章 艺术
第十七章 师道
第十七章 师道
第十八章 名媛
第十八章 名媛
第十九章 机诈
第十九章 机诈
第二十章 机诈
第二十章 机诈
第二十一章 吝啬
第二十一章 吝啬
第二十二章 奢侈
第二十二章 奢侈
第二十二章 奢侈
上一页下一页
当然,魏晋名士不独对生死敏感,他们对自然景物、人世沧桑同样会触景生情,引发他们对人生意义的探寻,对生命短暂的感伤——
这里还得先掉书袋,解释一下什么是“清歌”。“清歌”通常指清亮的歌声,如晋葛洪《抱朴子·知止》:“轻体柔声,清歌妙舞。”古人在诗文中经常说“清歌绕梁”。有时也指无乐器伴奏的歌唱,古代诗文中经常说“咏诗清歌”。当代个别学者认为该文中的“清歌”即挽歌,这种解释有点牵强附会,在训诂上和文献中都难找到证据,就个人有限的阅读范围看,迄今还没有发现谁说过“清歌”即“挽歌”。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解释呢?这可能是对古代文献的误读。东晋学者葛洪说南方人哭丧模仿北方人的哭法,《艺文类聚》收《笑林》这样一www.99lib.net则佚文:“有人吊丧……因赍大豆一斛相与。孝子哭唤‘奈何’,以为问豆,答曰:‘可作饭。’孝子哭复唤‘穷已’,曰:‘适得便穷,自当更送一斛。’”唐长孺先生怀疑孝子哭丧唤“奈何”、唤“穷”,是洛阳及其近郊的一种哭法。《世说新语·任诞》篇载,母亲下葬时阮籍也“直言‘穷矣’”。其实,“奈何”是常用的感叹词,不只古代北方哭丧时唤“奈何”,各地人遇上悲喜之事都唤“奈何”,意思是“无可如何”“无可奈何”“怎么办呵”等。另外,《古今乐录》说“奈何,曲调之遗音”,一人唱众人和以“奈何”。
桓子野每闻清歌,辄唤“奈何”!谢公闻之曰:“子野可谓一往有深情。”九_九_藏_书_网
桓公北征经金城,见前为琅邪时种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泫然流泪。(《世说新语·言语》)
——《世说新语·任诞》

“子野可谓一往有深情”逐渐由特指变为泛指,由“一往有深情”凝缩为“一往情深”,而“一往情深”至今仍是使用频率极高的成语,子野参与了我们民族情感本体的建构。
王子敬云:“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若秋冬之际,尤难为怀。”(《世说新语·言语》)
子野有勇有谋有情有趣,是东晋士人中一位难得的奇男子。
由于http://www.99lib.net桓子野本人是一位杰出的音乐家,他每次听到清歌时便唤“奈何”,是因为歌声深深地打动了他。“清歌”并不限于哪一类的歌,无论是欢歌还是悲歌抑或挽歌,只要它们清亮悠扬都能拨动他的心扉,使他不由自主地喊“奈何”“奈何”!当然,魏晋名士一般都喜欢唱悲歌和听悲歌,嵇康在《琴赋》中说:“称其材干,则以危苦为上;赋其声音,则以悲哀为主;美其感化,则以垂涕为贵。”正如钱锺书先生所说的那样,当时“奏乐以生悲为善音,听乐以能悲为知音”,而最大的悲哀莫过于生死之痛,正如王羲之所说的那样,“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魏晋士人个体的觉醒,使他们对生死特别敏感,名士们往往通过对死的哀伤,来表现对生的执着与依恋。袁山松是与九_九_藏_书_网桓子野同时的另一音乐家,他出游“每好左右作挽歌”。
桓子野(子野是桓伊小字)兼具军事干才和音乐天才,《晋书》本传说“伊有武干”,在决定东晋命运的几次大战中屡建奇勋,并以军功拜将封侯。他在战场上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在清谈时又出言机敏常屈座人,特别是对音乐有极高的天赋,史书称他“善音乐,尽一时之妙,为江左第一”。他是东晋的笛子演奏家,是音乐史上有名的“笛圣”。《续晋阳秋》载,袁山松也有很高的音乐造诣,将北人《行路难曲》歌词进行润色,又对原有的曲调进行加工,每当酒酣耳热便歌此曲,听者莫不痛哭流涕。起初,谢安外甥羊昙善唱乐,桓子野善挽歌,袁山松喜歌《行路难》,时人把它们并称“三绝”。
这篇小品说桓子野每次听到清歌,就要喊“九九藏书网奈何”“奈何”!谢安知道后感叹道:“子野可算得一往情深!”
“子野可谓一往有深情”正是王戎“情之所钟,正在我辈”的回响,他听到清歌“辄唤奈何”,正表明他的情感极为丰富,也表明他对音乐的感受敏锐细腻。“魏晋风度”的本质特征就是智慧兼深情,桓子野为人足智而又多情,他堪称“魏晋风度”的理想标本。
丧儿王万子,山简往省之,王悲不自胜。简曰:“孩抱中物,何至于此!”王曰:“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简服其言,更为之恸。(《世说新语·伤逝》)
更多内容...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