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流社会那些有头有脸的人物,他们一举一动都不是由感情好恶来支配,而是受个人利益的驱使。乐广这句“岂以五男易一女”,活脱脱勾画出一个稳健老练的政治家形象:工于利害算计,善于应付危局;只考虑个人得失,但从不轻易动情。
司马乂就此试探乐广的态度,乐广要如何向司马乂表白才能消除他的猜忌呢?
《晋阳秋》的记载与
《世说新语》这则小品的说法稍有不同:“成都王起兵,长沙王猜广,广曰:‘宁以一女而易五男?’乂犹疑之,遂以忧卒。”司马颖太安二年(303)起兵讨伐司马乂,乐广卒于永兴元年(304)正月。司马乂对广仍然充满猜忌,乐广因此忧惧而死,《晋阳秋》的记载似乎更为可信,《晋书·乐广传》也不从
《世说新语》。在那骨肉交兵的危急时刻,司马乂还会轻信谁呢?一句话怎么可能就打消他的“疑虑”?乐广一家随时都可能丧命,能够想象他一直战战兢兢,以至没有被杀死却被吓死。不过,“岂以五男易一女”这句话,肯定会大大减轻了司马乂对他的“疑虑”,不然乐广还能寿终正寝?
http://www.99lib•net九-九-藏-书-网这则小品写的是成都王司马颖与长沙王司马乂厮杀之际,朝廷重臣乐广与司
马乂的一次智慧较量。乐广的女儿嫁给了司马颖,乐广本人在朝廷又深孚众望,这引起了独掌朝政的司马乂警觉,要是乐广与司马颖翁婿二人里应外合,岂不是要把自己逼向绝境?司马乂本来就猜忌很深,加上一群小人不断向他进谗言,乐广洛阳
九*九*藏*书*网一家都在司马乂的魔掌之中,随时可能招来杀身灭族之祸。
乐令女适大将军成都王颖。王兄长沙王执权于洛,遂构兵相图。长沙王亲近小人,远外君子,凡在朝者,人怀危惧。乐令既允朝望,加有婚亲,群小谗于长沙。长沙尝问乐令,乐令神色自若,徐答曰:“岂以五男易一女?”由是释然,无复疑虑。
晋武帝司马炎死后,晋初分封各地的同姓诸王纷纷起兵争权,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八王之乱”,它是统治阶层内部为了争夺皇位而骨肉相残的丑剧。乱的起因是惠帝妻贾后与外戚杨骏争权,以杨骏被杀告www.99lib.net终。贾后以汝南王司马亮辅政,再唆使楚王司马玮杀亮,司马亮的尸骨未寒,她又借刀干掉了司马玮。赵王司马伦于是起兵讨贾后,这次贾后自己掉了脑袋,还牵连惠帝丢了皇位。赵王伦自己刚刚坐上龙椅,齐王冏、成都王颖就联合起兵杀伦,接下来是冏专擅朝政。长沙王乂又兴兵杀冏,自己再重复冏的故事,司马颖联合河间王顒杀掉乂,乂很快也重演了冏的悲剧。除了贾后和杨骏是外姓人,这场杀戮是司马氏兄弟之间的血拼。由此可以窥见权力对人腐蚀的极限,也可以窥见人性是如何阴暗。
——《世说新语·言语》http://www•99lib•net
向他表明自己讨厌正在向洛阳进兵的女婿?向他发誓与不义女婿一刀两断?向他表明誓死忠于司马乂?这一切都不会让司马乂消除猜疑,一个连亲兄弟都不信任的人,还能相信谁呢?向亲骨肉挥屠刀的家伙不会讲什么感情仁义,他讲的只是皇位和权力。老谋深算的乐广看清了这一点,他不动声色地对司马乂说:“岂以五男易一女?”意思是说:我怎么会那么傻呢?要是我帮助司马颖,你不是要杀害我在京城的五个儿子吗?我怎么会让五个男儿的性命去换一个女孩呢?司马乂听了这番话后,“由是释然,无复疑虑”。从此对他不再猜忌和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