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机诈
5、温峤娶妇
目录
导言
第一章 高贵
第一章 高贵
第二章 自信
第二章 自信
第三章 刚正
第三章 刚正
第四章 率真
第四章 率真
第五章 旷达
第五章 旷达
第六章 雅量
第六章 雅量
第七章 清谈
第八章 隽语
第九章 妙赏
第十章 深情
第十章 深情
第十一章 血性
第十一章 血性
第十二章 风姿
第十二章 风姿
第十三章 幽默
第十三章 幽默
第十四章 放诞
第十四章 放诞
第十五章 伤逝
第十五章 伤逝
第十六章 艺术
第十六章 艺术
第十七章 师道
第十七章 师道
第十八章 名媛
第十八章 名媛
第十九章 机诈
第十九章 机诈
5、温峤娶妇
第二十章 机诈
第二十章 机诈
第二十一章 吝啬
第二十一章 吝啬
第二十二章 奢侈
第二十二章 奢侈
第二十二章 奢侈
上一页下一页
温公不久前丧妻。堂姑刘家因遭逢战乱,一家人都流离失散,姑妈身边只有一个女儿,生得又聪明又好看。姑妈托付温公给女儿寻一门亲事。文中的“属”通“嘱”,即嘱托或托付的意思。温公一见到表妹就爱上了她,暗中已有了娶她的打算,他便试探性地对姑妈说:“佳婿难以寻觅,要是能找到像我这样的,不知能不能中姑妈的意。”姑妈回话说:“遭逢丧乱而侥幸未死,只求马马虎虎能够活命,就算是我晚年不幸中的万幸了,那敢希求像你这样的女婿!”几天之后,温峤禀告姑妈说:“总算是为表妹找到人家了,门第也还算说得过去,女婿的官位、名声、相貌,哪一样都不比我差。”还送来了一个玉镜台作为订婚聘礼。姑妈自然是欢天喜地。等到结婚那天行了交拜礼之后,新娘用手挑开遮脸的纱扇,拍手大笑道:“我本来就怀疑是你这老东西,果然不出我的所料。”

他的堂姑同样不可小觑。她自然知道温峤丧偶鳏居,更了解温峤的门第名宦,他与女儿正是天然佳配,更是让自己“足慰余年”的佳九*九*藏*书*网婿。她嘱温峤为表妹“觅婚”,既向内侄传递了自己的愿望,又显得非常得体。当温峤提出“但如峤比”的条件时,她马上表示“何敢希汝比”;当温峤回报说未来女婿地位名望“尽不减峤”时,她又毫不掩饰自己的“大喜”。以这位从姑的阅历和敏锐,连她女儿都能猜透是温峤,她怎会看不透温峤玩的把戏?她不过是在装聋作哑以配合演出。
历史上真实的“温公”留待后叙,他在政坛上的得失也暂且不提,我们先来看看温公的婚事。
这则故事在历史上影响深远,元代关汉卿的杂剧《温太真玉镜台》、明代朱鼎的传奇《玉镜台记》、民国初年京剧《玉镜台》,故事情节都取材于这篇小文。但三个剧本都不及这篇小文含蓄隽永,也不像这篇小文“真实可信”。
不过,这些考证于史学极有必要,于文学则大煞风景,读者哪在乎事情的真假,他们只在意故事是否动人。
温公丧妇。从姑刘氏家值乱离散,唯有一女,甚有姿慧。姑以属公觅婚,公密有自婚意,答云:“佳婿难得,但如峤比,云何?”姑云:“丧败之余,乞粗存活,便足慰吾余年,何敢希汝比。”却后少日,公报姑云:“已觅得婚处,门地粗可,婿身名宦尽不减峤。”因下玉镜台一枚。姑大喜。婚,交礼,女以手披纱扇,抚掌大笑曰:“我固疑是老奴,果如所卜。”
九九藏书
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刻画生动形象,人物对话微妙传神,最后结局极富喜剧性——这篇不足二百字的小文,是一篇微型小说的艺术杰作。
玉镜台,是公为刘越石长史,北征刘聪所得。
文章最后交代玉镜台的来历,有的学者认为纯属累赘,这种说法显然没有看懂作者用心:一是要凸显玉镜台的珍贵,它原为十六国汉国君御品,温峤用它做定亲聘礼,表明女孩的“姿慧”让他多么动心;二是要给故事增添真实感,连一个玉镜九九藏书台都能追溯来龙去脉,可见实有其事,实有其人。
——《世说新语·假谲》
通过对话和行为刻画人物形象,尤见出作者非凡的功力。温公是故事中的主角,文中对他着墨最多。听到姑妈“属其觅婚”后,他先有意识地“自抬身价”——“佳婿难得”,再试探姑妈的觅婚条件——“但如峤比,云何”?听到姑妈满意自己这种条件以后,“却后少日”便立即回报,“已觅得婚处”,未来女婿“门地”“名宦”,“尽不减峤”。“尽不减峤”四字大可玩味,强调不比峤差也不比峤好,“尽”表明一切都与峤旗鼓相当。世上找不到一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又怎么会有完全相同的人?所谓“佳婿难觅”,所谓“觅得婚处”,全是温峤在自炫自媒。
故事既有波澜又合情理。作者先以“温公丧妇”四字,说明温峤此时的婚姻状况。再写堂姑“家值乱离散”,身边“唯有一女”,而且还“甚有姿慧”,更关键的是“属公觅婚”。一个是新丧偶的鳏夫,一个是待字闺中的怨
九九藏书网
女;一个有“门地”和“名宦”,一个有姿容和慧心;于是,一边托其“觅婚”,一边自然就想“自婚”了。表妹“甚有姿慧”,姑妈托其“觅婚”,公暗想“自婚”,这三句话环环相扣,情节发展的节奏很快,绝不像现在电影电视剧那样拖泥带水节外生枝。虽事有凑巧,却水到渠成。读者谁会想到是在“编故事”,大家都以为是在“写信史”。
温峤听到托他“觅婚”,便暗暗决意“自婚”;姑妈表面上嘱温峤“觅婚”,实际上是在向温峤“求婚”;女儿更看出了温峤的“密意”,也知道妈妈的“用意”——三个人都在将计就计,彼此又都是心照不宣,谁都不愿说破这一公开的秘密。在这场大团圆的喜剧中,温峤这一角色机智风流,姑妈心思细腻缜密,女儿爽快泼辣而又聪明美丽。
作者只用一句对话和两个动作,便将“女儿”的形象写得活灵活现。通常交礼之后是由夫婿掀开纱扇,女孩主动“以手披纱扇”,是急于想看看自己的夫婿,更是想印证自己的怀疑。“抚掌大笑”表现了她猜中后的兴奋,也表明她对自己婚姻的狂喜
www•99lib.net
,同时还流露了她活泼爽快的性格。“我固疑是老奴,果如所卜”,这句话揭开了全部的谜底——温对她有情,她也对温有意。这句话不仅能见出她的聪慧,回应上文的“甚有姿慧”,也能见出她的泼辣和情趣。
文中的“温公”指东晋名将和重臣温峤。温峤太原祁县(今山西祁县)人,曹魏名臣温恢之孙,西晋司徒温羡之侄。他既出生于官宦世家,人又生得“风仪俊美”,处事更是机敏聪明,学术上又“博学能文”,《隋书·经籍志》有《温峤集》十卷。可由于他过江比王导等人稍晚,政坛上瓜分位置也是“先来先得”,时人历数“过江一流人物”时,往往遗漏了他这位难得的文武全才,而他本人又很看重“人物排序”,所以一听到名士们品藻“一流人物”他就紧张,要是没有被数到便常怀愤愤。
可实际上,这个故事全属虚构。刘孝标注引《温氏谱》说:“峤初取高平李暅女,中取琅邪王诩女,后取庐江何邃女,都不闻取刘氏。”当代史学家余嘉锡先生也根据《晋中兴书》《晋书·温峤传》证实了《温氏谱》的记载,断言温峤从未与刘氏结婚。
更多内容...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