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风姿
3、丘壑独存
目录
导言
第一章 高贵
第一章 高贵
第二章 自信
第二章 自信
第三章 刚正
第三章 刚正
第四章 率真
第四章 率真
第五章 旷达
第五章 旷达
第六章 雅量
第六章 雅量
第七章 清谈
第八章 隽语
第九章 妙赏
第十章 深情
第十章 深情
第十一章 血性
第十一章 血性
第十二章 风姿
第十二章 风姿
3、丘壑独存
第十三章 幽默
第十三章 幽默
第十四章 放诞
第十四章 放诞
第十五章 伤逝
第十五章 伤逝
第十六章 艺术
第十六章 艺术
第十七章 师道
第十七章 师道
第十八章 名媛
第十八章 名媛
第十九章 机诈
第十九章 机诈
第二十章 机诈
第二十章 机诈
第二十一章 吝啬
第二十一章 吝啬
第二十二章 奢侈
第二十二章 奢侈
第二十二章 奢侈
上一页下一页
小品生动地描写了庾亮性格的另一侧面。时逢“秋夜气佳景清”,雅士们才有登楼雅聚的兴致。正当殷、王二人“音调始遒”之时,忽“闻函道中有屐声甚厉”,大家一听就知道是庾亮来了,“定是庾公”四字暗示庾亮平时走路同样是“屐声甚厉”,从其步履就能想见为人的“严峻”。他一上楼“诸贤欲起避之”,说明他平日“巍然自守”的派头,可能让下属觉得可敬可畏。但等到他说“老子于此处兴复不浅”“因便据胡床与诸人咏谑”,这才露出自己的真性情,此时此刻才让下属们感到他可爱可亲。
不管是往好里还是往坏里说,“胸中丘壑”或“胸有丘壑”现在成了常用成语,而且后人通常是从积极方面来用它的,如唐代厉霆《大有诗堂》:“胸中元自有丘壑,盏里何妨对圣贤。”又如宋黄庭坚《题子瞻枯木》诗:“胸中元自有丘壑,故作老木蟠风霜。”
庾太尉在武昌,秋夜气佳景清,使吏殷浩、王胡之之徒登南楼理咏。音调始遒,闻函道中有屐声甚厉,定是庾公。俄而率左右十许人步来,诸贤欲起避之,公徐云:“诸君少住,老子于此处兴复不浅。”因便据胡床与诸人咏谑,竟坐甚得任乐。后王逸少下,与丞相言及此事,丞相曰:“元规尔时风范不得不小颓。”右军答曰:“唯丘壑独存。”九九藏书
当然,庾亮偶尔也有纵情作乐的时候。晋成帝时期他出镇武昌,在一个景色绝佳月光如水的秋夜,他幕府中几位僚属殷浩、王胡之等名士,一起登上武昌城楼吟诗赏月,当玩兴正浓音调渐高之际,楼梯上忽然传来急促的木屐声,一听脚步声大家就知道是庾亮。转眼工夫,他率十几个侍从上楼来了。看到平时总一脸严肃的上司驾到,众人连忙起身想溜之大吉。他不紧不慢地说:“诸位干吗要走呢?老夫对此兴致不浅。”说罢便靠着坐榻和大家讽咏戏谑。这天夜晚庾亮一改平时的矜持,下属自然也就无拘无束,最后个个都尽情欢乐。
——《世说新语·容止》
文章后面补叙一段王羲之与王导对九-九-藏-书-网这次秋夜聚会的议论,看似节外生枝,实则曲终奏雅。“后王逸少下,与丞相言及此事,丞相曰:‘元规尔时风范不得不小颓。’右军答曰:‘唯丘壑独存。’”王羲之南下京城与丞相谈及此事,王导说:“庾亮那时的风范不如从前。”王羲之回答说:“可他胸中丘壑一如往日。”王导料想庾亮此时风范“小颓”不外两方面原因:一是当时庾亮正处政治上的低谷,王导估计他不会像以往满面春风;二是王庾二人议政多有不合,庾亮曾打算兴兵废掉王导,王导想借机暗损政治对手。王导所谓“风范不得不小颓”,是断定必然如此;而从他据胡床啸咏来看,庾亮又未必如此。王羲之对王导的说法既不肯定也不否定——否定让丞相有失颜面,肯定又有违实情。他掉转话头称道庾亮胸有丘壑,即使政治上小有挫折,处事照样清醒精明。庾亮城府很深是时人共识,从好处说是处世有定识有主见,从坏处说是有一肚子坏主意。《世说新语·轻诋》就是从坏处说的:“人谓庾元规名士,胸中柴棘三斗许。
九_九_藏_书_网
”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人们都认为庾亮是天下名士,可他胸中全是一些鬼点子。
庾亮与幕僚在武昌南楼这次雅集,后来成了骚人墨客的美谈,人们把他当年赏月的南楼改称“庾亮楼”,现在成了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李白在《陪宋中丞武昌夜饮怀古》一诗中说:“清景南楼夜,风流在武昌。庾公爱秋月,乘兴坐胡床。”庾公赏秋月坐胡床成了人们津津乐道的风流韵事,“老子”“胡床”成了诗人们的口头禅,宋代李昴英《水调歌头·题斗南楼和刘朔斋韵》说:“风景别,胜滕阁,压黄楼。胡床老子,醉挥珠玉落南州。”
庾亮为人有“风范”,胸中有丘壑,他死后参加他葬礼的朋友感伤地说:“埋玉树著土中,使人情何能已已。”

可庾亮“善谈论”却不苟言笑,“美姿容”但极不随和,据说他“风格峻整,动由礼节”,就是在闺房里对太太也一本正经,陪父亲住在会稽的时候还“巍然自守”,永远是一副方正严峻的样子,谁还愿意接近他自讨没趣?《世说新语》说他“风仪伟长,不轻举止,时人皆以为假”。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当时大家觉得庾亮喜欢“装”,后来发现他大几岁的儿子也是父亲那种派头,人们这才知道他那“高高在上”的模样是出于天性。九九藏书网
谈玄论辩的高手中,庾亮清谈足以盖过林公,可见他也不是一直板着面孔,有时也有清谈的才情风雅。在楼上一同赏月的幕殷浩、王胡之等都是当世名流,殷浩年轻时便与一代枭雄桓温齐名,王胡之也是出身豪门的雅士。主贤、宾雅、月白、风清,古人所说的“四美俱二难并”,主人难得如此雅兴,佳宾难得如此闲情,秋夜难得如此佳景,“人生得意须尽欢”,再不纵情欢歌真是辜负了此情、此景、此夜、此人。
《世说新语》对庾亮这位外戚重臣赞誉有加,几十则写庾亮的小品中只一二则对他稍带微讽,而正史《晋书》则对他褒贬参半,史臣对他甚至作了十分负面的评价:“元规矫迹,宠阶椒掖。识暗釐道,乱由乘隙。”不过,不管是毁者还是誉者,无一不企慕他的风度和才华。连恃才傲物的周顗也佩服他的济世之才:“明帝问周伯仁:‘卿自谓何如庾元规?’对曰:‘萧条方外,亮不如臣;从容廊庙,臣不如亮。’”(《世说新语·品藻》)连想杀他的陶侃也为庾亮的风度所倾倒:“石头事故,朝廷倾覆,温忠武与庾文康投陶公求救,陶公云:‘肃祖顾命不见及。且苏峻作乱,衅由诸庾,诛其兄弟,不足以谢天下。’”等庾亮拜见他以后,“庾风姿神貌,陶一见便改观,谈宴竟日,爱重顿至”(《世说新语·容止》)。史称他“美姿容,善谈论”,不仅才堪济世,而且“风情都雅”。人们都说“庾文康为丰年玉,稚恭为荒年谷”(《世说新语·赏誉》)。庾亮死后谥“文康”,他弟弟庾翼字稚恭,兄弟二人在同辈眼中,一为盛世美才,一为乱世宏才。
www.99lib.net
更多内容...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