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二进香港
第三节
目录
第一章 夜半无人私语时
第二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
第二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
第三章 她不是白雪公主
第三章 她不是白雪公主
第四章 在香港
第四章 在香港
第五章 劫后余生录
第六章 回到上海
第六章 回到上海
第七章 海上奇人录
第七章 海上奇人录
第八章 遇到胡兰成
第九章 与子相悦
第十章 一红倾城
第十章 一红倾城
第十一章 乱世佳人
第十一章 乱世佳人
第十二章 侠骨柔肠有谁知
第十二章 侠骨柔肠有谁知
第十三章 倘若她留在中国
第十三章 倘若她留在中国
第十四章 二进香港
第三节
第十四章 二进香港
第十五章 美国的忘年之恋
第十六章 绿衣的母亲
第十六章 绿衣的母亲
第十七章 台港行
第十七章 台港行
第十八章 永失我爱
第十八章 永失我爱
第十九章 一意孤行
第二十章 永远的海上花
第二十章 永远的海上花
第二十章 永远的海上花
上一页下一页
宋淇笔名林以亮,比张爱玲大一岁,原籍浙江吴兴,是著名戏剧家宋春舫之子,毕业于燕京大学西语系,获学士学位并留校任助教。一九四八年到香港,先后任美新处书刊编辑部主任、电影懋业公司制片部主任、邵氏公司编审委员会主任等。擅长写诗与剧本创作,并有多部翻译作品与文学批评传世。其《〈红楼梦〉西游记》别出一格,影响颇广,《怡红院的四大丫鬟》更是为袭人晴雯之流竖碑立传,多发人所不能发之议论——这可以想象他为什么会成为张爱玲的终生好友了。
香港好比望乡台——回首故国,已是月色朦胧中;遥望美国,还在重山隔水外。回路断了,前途却还迷茫,明知香港不是久留之地,然而下一站在哪里,毫无头绪。是蝴蝶在雨里折了翅膀,又好似南飞的大雁在中途被剧风吹落——异乡的凄风冷雨,比故乡更为难耐。她好似睡在冰河的底层,漂移维
九_九_藏_书_网
艰。
同事,同乡,同好,这样的双方遇到一起,自然一见如故;而宋淇夫妇可以与张爱玲成为莫逆之交,除了在学问上有许多共同话题之外,还在于他们为人的分寸得宜——早在上海时,他们便已听说张爱玲的大名,对她的风流绮事自然也有所耳闻,然而从不向张爱玲打探,偶然提及胡兰成,张爱玲只道“我不想说”,谈及桑弧,张爱玲又说“不要提了”,于是他们便从此缄口,不说,不提。
而宋淇则是不折不扣的才子,身材高大,玉树临风,说一口地道的京片子,而时有隽语,是冷幽默一派。他与张爱玲谈论上海的流行歌曲,认为:“陈蝶衣作的词为典型鸳鸯蝴蝶派,与易文的滥调各有千秋。此中才子是陶秦,另一位是李隽青,他的黄梅调和带有山歌味道的小曲真不含糊。我总觉得作词一定格调要低于诗,而高于一般滥调藏书网。”
邝文美几乎每天都要到她屋里坐一两个小时,然后赶在晚饭前回家——她是个贤妻良母,天下第一大事就是为丈夫做晚饭。爱玲为此送了她一个绰号:八点钟的辛德瑞拉。
“怅望卅秋一洒泪”的题目来自张爱玲在《对照记》中的一句照片自题:怅望卅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她搬到了英皇道,就在宋家附近,毗邻而居,益发亲近。街尾有家兰心照相馆,“兰心”,和从前在上海排练话剧《倾城之恋》的戏院同一个名字。
上海没有花,大家到龙华,龙华的桃花回不了家。”
你也卖桃花,我也卖桃花,龙华的桃花也搬了家。
说到高兴处,大家居然唱了起来:
孟母三迁,是为了避免邻居教坏儿子;爱玲一次又一次地搬家,是不仅要躲坏孩子,还要躲他的坏影响。
路不九*九*藏*书*网平,风又大,命薄的桃花断送在车轮下。
这封信叫我们知道,早在离开上海前,张爱玲已经有意借香港搭桥去美国,这番意思大概曾向一些交近的朋友如龚之方唐大郎等透露过,所以夏衍才有此一劝。然而张爱玲既然已经离开上海,就没打算再回头。那是她的伤心地,不但在感情上曾受重创,而且在文坛上也违心受制,如果回去,人们少不得还是要拿她的私生活说事儿,继续谩骂侮辱。她已经在《〈传奇〉增订本》写了要和读者说的话,言尽于此,不想再说了,也不愿意再听。
那张照片摄于一九五四年离港前,邝文美陪她去兰心照相馆拍的;一九八四年她在洛杉矶整理旧物时看见这张照片,感慨之余,题了那两句话。
房间很小,家具也简陋,连书桌也没有,爱玲就伏在床侧的小几上写作,日用的杂物也像摆地摊一样地随意散落——这个习惯后来一直延续到老,后来在
www.99lib.net
洛杉矶,也一直没用过书桌。
龙华的桃花回不了家。张爱玲也回不了家。
“上海没有花,大家到龙华,龙华的桃花也涨了价。
然而我觉得最恰当的诗句应该是“金陵十二钗正册”里探春的判词:“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这四句话形容爱玲的身世与遭际最合宜不过了。
即便如此,她也不肯回国。罗孚《怅望卅秋一洒泪》文中说:“我一九五三年从北京经过上海,带了小报奇才唐云旌(即唐大郎)给她的一封信,要我亲自给她,替我打听她住址的人后来告诉我,她已经到美国去了。这使我为之怅然。那封信,正是唐大郎奉夏衍之命写的,劝她不要去美国,能回上海最好,不能,留在香港也好。四十二年以后,我才知道自己当时受了骗,骗我的不知道是张本人,还是我托他打听的人。”
这年胡兰成的《山河岁月》出版,www•99lib.net有记者找到张爱玲的住处,要访问她对此书有何感想。爱玲闭口不言,并且为免纠缠,决定从速搬家,也是宋淇夫妇帮的忙。
一九五五年秋,张爱玲离开香港去美国,并在那里缔结了第二次婚姻,这情形也恰如探春的远嫁:“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牵连。”
“美新处”的工作不禁为爱玲解决了温饱,并且给她带来了两位终生挚友——就是同在美新处做翻译的宋淇与邝文美夫妇。
她一边翻译诘曲枯燥的《无头骑士》一边同邝文美聊天,抱怨说:“我译华盛顿·欧文的小说,好像同自己不喜欢的人说话,无可奈何地,逃又逃不掉。”——所以要同自己喜欢的人说话来补偿。
比探春更不如的是,她甚至没有为自己悬念牵连的爹娘。
古瓷瓶,红木架,幸运的桃花都藏在阔人家。
更多内容...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