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李宁:一切皆有可能
点亮奥运火炬,照亮民族品牌
目录
第一章 李嘉诚:经商是一门制衡的艺术
第一章 李嘉诚:经商是一门制衡的艺术
第二章 柳传志:小公司做事,大公司“做”人
第二章 柳传志:小公司做事,大公司“做”人
第三章 张瑞敏:创新是海尔的灵魂
第三章 张瑞敏:创新是海尔的灵魂
第四章 任正非:在危机和忧患中成长
第四章 任正非:在危机和忧患中成长
第五章 郭台铭:速度制胜
第五章 郭台铭:速度制胜
第六章 张近东:与上游供应商的关系是苏宁的核心资产
第六章 张近东:与上游供应商的关系是苏宁的核心资产
第七章 李书福:坚韧执著的汽车梦
第七章 李书福:坚韧执著的汽车梦
第八章 史玉柱:驾驭营销工具才能点石成金
第八章 史玉柱:驾驭营销工具才能点石成金
第九章 李宁:一切皆有可能
点亮奥运火炬,照亮民族品牌
第十章 马云: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
第十章 马云: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
第十一章 俞敏洪:创意撬动教育产业
第十二章 董明珠:把握主动才能掌控全局
第十二章 董明珠:把握主动才能掌控全局
上一页下一页
著名品牌营销专家覃启舟就调侃道:“耐克、阿迪达斯都忽视了一个重要因素,即李宁的品牌核心内涵之一就是中国人的民族英雄李宁,他既是国家的荣誉,又是企业的掌舵人,更是品牌象征。这点是耐克、阿迪达斯都没有的,也是花多少钱都买不来的。阿迪达斯的几千万美元赞助费不如李宁吊钢丝跑一圈,阿迪达斯的钱算是白花了。”
按照李宁公司一贯的作风以及考虑可能引起的商业利益冲突,万众瞩目的点火之后,李宁和李宁公司拒绝了短期内所有媒体的采访,李宁公司政府公关与对外事务总监张小岩表示,“李宁点燃火炬并不代表李宁公司,而是代表个人,甚至只能说是代表13亿中国人”。
2008年8月9日零时7分,北京奥运会最后一棒火炬手李宁在鸟巢上空,经过3分钟的祥云迈步绕场一周后,李宁到了引燃棒前,略微的停顿之后,点火!巨大的祥云火炬轰然照亮九_九_藏_书_网了整个鸟巢。
事实上,李宁的“飞天点火”只是“李宁”品牌非奥运营销的一个高潮,而不是全部。一直作为中国体育代表团“娘家人”的“李宁”品牌,始终不渝地支持着他们。面对百年的奥运梦想,李宁对于家门口的奥运会更是暗下决心,打算一展拳脚。
但是,李宁的梦还是无情地被击碎了。2007年1月3日,在北京2008奥运合作伙伴的体育用品竞标大战上,李宁根据自身实力确定的竞标出价上限为10亿元,而阿迪达斯最后的出价是13亿元,李宁还是被财大气粗的阿迪达斯击败了。
作为国际领先的体育运动品牌,耐克与阿迪达斯傲视群雄,对于中国的李宁品牌似乎并没有过多地放在眼里。然而,他们似乎忽视了一点,当人们现在提到“李宁”时,几乎已经很少去区分究竟说的是这个人,还是这个品牌了。尽管李宁在退役以后选择了低藏书网调从商,很少出现在公众场合,但国人还是早已把他和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品牌,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尽管如此,李宁公司还是没有放过这次机会。其实,除了李宁公司官方网站的大幅宣传外,李宁还在全国各地引爆了各种奥运促销活动。而在一些终端专卖店里,尽管现场没有宣传画,但销售人员无不把李宁“飞天点火”一事挂在嘴边对此,北京大学品牌研究中心主任江明华教授说:“不用讳言李宁点火对公司品牌的宣传效应是客观存在的。李宁点火使得李宁品牌不再是一个简单的LOGO,不再是无数的中国品牌之一,而是变得生动立体,成为中国品牌的代表。”
其实,李宁公司还有两手准备,在失败后的两天内就迅速签约了中央电视台,赞助所有北京奥运会比赛期间的出镜主持人、记者。这个令人拍案叫绝的传播创意甚至成为了众多商学院的MBA课堂上必讲的教程。李宁九九藏书公司CEO张志勇表示,“投入1块钱拿回10块钱,才是我们这家小公司的战术”。他认为李宁品牌需要颠覆性的思维来开拓体育营销。
奥运会开幕后,很多观众发现,在奥运赛场上为祖国披金夺银的体育健儿的比赛装备多为李宁牌,其实,这正是李宁公司赞助中国射击、体操、跳水、乒乓球四支夺金“梦之队”的又一妙招。据调查显示,在中国运动服饰业里,高达37%的民众误认为“李宁”是北京奥运的赞助商,只有22%的民众知道真正的赞助者是阿迪达斯。
而且,业内人士表示,2008年和2009年这两年将是李宁“趁热打铁”加快国际化步伐的最佳时机。因为在人们看来,点火就已经是提前为国际化传播铺道了。“这确实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李宁公司的人正在偷着乐呢。”国内另一家运动品牌安踏的工作人员很是羡慕。
因此,北京2008年奥运会和残奥http://www.99lib.net会的所有工作人员、志愿者、技术官员,以及参加北京奥运会的中国代表团成员都会穿着印有“Adidas”标志的体育服饰;还有所有运动员上台领奖时,都必须穿着阿迪达斯的服装。
全球第二大广告行销集团WPP总裁苏铭天爵士评论称,“不论是对个人还是品牌而言,这都令人难以置信”。未花一毛钱,李宁便可在数十亿观众前露面,这对砸下重金取得奥运全球赞助商的阿迪达斯来说,有苦难言。因此,广告业内人士形容“李宁点火”为奥运“突袭行销”历史上的最伟大经典之作。
对于这一“经典之作”,我们可以说李宁是在打擦边球,但是同时必定还有国人对于民族品牌的心理支持,以及对李宁本人作为杰出运动员的尊敬成分在内。而当这一切被加在一起之后,早已经形成了“1+1>2”的美妙效果。在硝烟四起的奥运会运动赞助商大战中,李宁显然通过四两拨千斤的巧九*九*藏*书*网力笑到了最后。
对于那次失败,尽管李宁公司有人认为“就像当年申奥失败一样沮丧”。但是,李宁首席财务官陈伟成却认为“我们觉得不计成本地盲目争取赞助商地位是不可取的”。
此后,李宁公司将国际化战略调整为“先打国际品牌,再做国际市场”,并从2005年开始设计了一系列富有中国元素的产品。因为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比中国更重视奥运,而作为中国本土最大的体育用品公司,必将奥运营销放在战略制高点。
顿时,国家体育场内一片欢呼,电视机前的观众也鼓掌雷动。只不过,人们很难注意到这样一个细节:按照国际奥委会的要求,李宁全身上下第一次穿上竞争对手阿迪达斯的衣服,甚至连摄像机根本拍摄不到的护腕上,都没有印“李宁”的商标。而空前的盛况至少会让开幕式现场的两个人内心一颤,他们分别是阿迪达斯和耐克公司中国区的主管。敏锐地商业嗅觉告诉他们,市场危机已经到来。
更多内容...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