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俞敏洪:创意撬动教育产业
学生是新东方的上帝
目录
第一章 李嘉诚:经商是一门制衡的艺术
第一章 李嘉诚:经商是一门制衡的艺术
第二章 柳传志:小公司做事,大公司“做”人
第二章 柳传志:小公司做事,大公司“做”人
第三章 张瑞敏:创新是海尔的灵魂
第三章 张瑞敏:创新是海尔的灵魂
第四章 任正非:在危机和忧患中成长
第四章 任正非:在危机和忧患中成长
第五章 郭台铭:速度制胜
第五章 郭台铭:速度制胜
第六章 张近东:与上游供应商的关系是苏宁的核心资产
第六章 张近东:与上游供应商的关系是苏宁的核心资产
第七章 李书福:坚韧执著的汽车梦
第七章 李书福:坚韧执著的汽车梦
第八章 史玉柱:驾驭营销工具才能点石成金
第八章 史玉柱:驾驭营销工具才能点石成金
第九章 李宁:一切皆有可能
第十章 马云: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
第十章 马云: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
第十一章 俞敏洪:创意撬动教育产业
学生是新东方的上帝
第十二章 董明珠:把握主动才能掌控全局
第十二章 董明珠:把握主动才能掌控全局
上一页下一页
在新东方刚创立的时候,条件特别艰苦,但是俞敏洪依然想尽各种方法来关怀、爱护学生。夏天热的时候,条件不好的教室没有空调没有电风扇,学校要准备成车的冰块拉到各个教室。几百人的大教室,讲台上放几块冰根本就不管用,俞敏洪就鼓励说,教室里桌子凳子都挤满了,再多了放不下,起码可以从心理上解决问题。他还用曹操“望梅止渴”的故事作比喻。
在新东方的创业阶段,俞敏洪在停电黑暗的夜晚用烛光点燃学生的出国希望;在新东方成长时期,俞敏洪依然坚持“学生就是上帝”这一原则,尊重、关怀学生,用“活着是美丽的风景,死了依然是栋梁之才,活着死了都有用”这样的话语激励他们。学生永远是俞敏洪和新东方的希望。
这使他想到了几年前他在北大附中阶梯教室上课时的情景。有一次,停电了,一片漆黑,他找人买来了蜡烛。在100多支蜡烛的照耀下99lib.net,他坚持讲完了两个小时的课。他说,他当时感觉太神圣了!那种神圣庄严感,无法用语言来形容。新东方创业时期,所有的老师都经历过这种场面。
1997年,俞敏洪、徐小平、王强等人出席学员的颁奖大会,临近结束的时候,俞敏洪忽然作出一个惊人的决定:全体老师当场向学生三鞠躬!这个决定对于提倡尊师重道、崇尚礼仪的新东方老师来说,简直有些不可理喻。学员退场后,徐小平等人就开始向俞敏洪“声讨”,认为这种做法太过分,让老师会没有尊严、没有威信。
那时候北京到处挖坑修路,教室经常停电,新东方每年都要准备上万支蜡烛,上百盏煤油灯,哪里停电往哪运。20世纪90年代,在北京,点蜡烛点煤油灯上课,简直是《天方夜谭》里的神话故事。
从这个意义上说,顾客是上帝,学生自然也是上帝。从新东方创立伊始,俞敏99lib•net洪对学生就有一种崇敬心理,一种“衣食父母”般的景仰。新东方不惜代价给不满意(不管是什么原因)的学生退学费,组织参加春节不能回家的学生举办的联欢会,为学习好的学生发奖金,一等奖有十多万。
人与人之间的尊重是相互的。老师尊重学生,学生将以成倍的崇敬和感激来尊重老师,学校也会因此形成互相尊重、爱戴、谦让的氛围,这有利于老师与学生的沟通,从而形成一股合力。这也正是新东方在其他竞争对手面前不可复制的优势,尊重是由内心发出的真实感情。
这是新东方的最高原则。从营销学的角度来看,老师是销售人员,将知识和做人的道理作为产品传递给学生,学生就是客户,是产品的使用者和获益者,当然他们也会为此付出相应的费用。
这段充满诗意和哲理的文字,是俞敏洪在《赢在中国》节目上给一位选手做的点评,后来成为广为流传藏书网的“树草理论”。这段话是鼓励选手要确立自己良好的心态。这也体现了俞敏洪的经营理念,他将每个学生都当成栋梁之才来培养,当成美丽的风景来看待。在他心目中,学生是最重要的。他甚至把学生当上帝看待,他有一句名言:对学生不好,就变成了魔鬼。
俞敏洪对这种情景太熟悉了。他在新东方点燃了第一支蜡烛。1995年底,他去加拿大蒙特利尔一个大教堂参观时,教堂里上千支燃烧着的蜡烛一层一层升上去,显得肃穆、庄严、神圣。
“人的生活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方式是像草一样活着,你尽管活着,每年还在成长,但是你毕竟是一棵草,你吸收雨露阳光,但是长不大。人们可以踩过你,但是人们不会因为你的痛苦,而使自己产生痛苦;人们不会因为你被踩了,而怜悯你,因为人们本身就没有看到你。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像树一样成长,即使我们现在什么都不
www.99lib.net
是,但是只要你有树的种子,即使你被踩到泥土中间,你依然能够吸收泥土的养分,自己成长起来。当你长成参天大树以后,在遥远的地方,人们就能看到你;走近你,你能给人一片绿色。活着是美丽的风景,死了依然是栋梁之才,活着死了都有用。这就是我们每一个同学做人的标准和成材的标准。”
学生们在黑暗中等待着蜡烛,等待着蜡烛带来的亮光。十几分钟后,蜡烛来了。他先点燃了两支,放在黑板的托盘上。黑板被照亮了。他把第三支点燃,交给前排的同学,依次往后传。光明向后传递,黑暗渐渐隐退,烛光腾腾闪烁,像一个个会说话的灵魂,照亮了学生的脸庞,照亮了学生的眼睛。江博看到一双双眼睛里“没有抱怨,只有新奇”。他说,这是他“一生中看到的最美丽的眼睛”。教室里静静的,谁都不敢说话,生怕亵渎这一神圣的时刻。
新东方“激情新概念英语”的创始人江博说99lib.net,讲课,应该是一门艺术,要有思想,有审美,让学生就像在沙漠中行走,突然发现一罐“红牛”,发现一头骆驼。有一天晚上,正上着课,突然停电,江博让学生们等一会儿,蜡烛马上就到。
俞敏洪却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学生学得太难太苦,学完了老师给学生鞠躬,是表示慰问、表示敬意,这没有什么不好,没有伤着老师什么。他甚至继续毫不客气地反驳说,其他老师反对鞠躬,他继续坚持鞠躬。学生来听老师的讲座,是对老师的恩惠;老师向学生鞠躬,是表示对学生的尊重。老师怎么就不能向学生鞠躬?有人说美国的老师没有向学生鞠躬,中国老师也没有向学生鞠躬,他俞敏洪就要开创老师向学生鞠躬的先河,他要一直鞠下去,鞠躬尽瘁。他的这段话对传统的教师和学生关系有了新的视角和看法,他的观念无疑是对“老师是给学生恩惠”这一传统观念的冲击。学生在他心目中的地位,由此可见一斑。
更多内容...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