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马入尘埃
目录
第一章 食蓼少年
第一章 食蓼少年
第二章 变法与党争
第二章 变法与党争
第二章 变法与党争
第三章 马入尘埃
一 湖畔孤鸿
第三章 马入尘埃
第四章 黄楼
第四章 黄楼
第四章 黄楼
第五章 乌台诗狱
第五章 乌台诗狱
第六章 黄州五年
第六章 黄州五年
第六章 黄州五年
第七章 飘泊江淮
第七章 飘泊江淮
第八章 风雨京华
第八章 风雨京华
第九章 书斋内外
第九章 书斋内外
第九章 书斋内外
第十章 杭州去来
第十章 杭州去来
第十一章 颍州·扬州·定州
第十一章 颍州·扬州·定州
第十二章 惠州流人
第十二章 惠州流人
第十三章 海外东坡
第十四章 北归
第十四章 北归
后记
后记
上一页下一页
西湖三载与君同,马入尘埃鹤入笼。
(《次韵周邠寄雁荡山图》)

一 湖畔孤鸿

念我平生欢,寂寞守环堵。
西湖孤山,在钱塘门外四里许的北山路上,湖中一峰独立,碧波环绕,必须坐船才到,山前山后,林木幽深。唐宋间,这一带地方,古刹名蓝,参差相望,山后到处都是花圃,为湖上一大胜境。苏轼去的这一日,天色晦暗,似有雪意,初见西湖,又在僧舍的纸窗竹屋里盘桓终日,顿觉心情舒坦,几乎就已不想回家了。作《腊日游孤山访惠勤惠思二僧》诗:
庐山自古不到处,得与幽人子细穷。
文章小技安足程,先生别驾旧齐名。
天寒路远愁仆夫,整驾催归及未晡。
苏轼于熙宁四年十一月二十八日抵杭州任,到官三日,就往西湖孤山,访问惠勤、惠思二僧。
兽在薮,鱼在湖,一入池槛归期无。

今年秋应熟,过从饱鸡黍。
州政府里,问囚决狱是通判的职务。预言这恶法必将有此恶果的苏轼,却必须每日冠带整齐,高坐堂上,看衙役着力鞭棰这些穷人,在一片号哭声中,签署无情的判词——这是何等不堪的工作,这是何等荒谬的命运。

解颜一笑岂易得,主人有酒君应留。
眼前勃溪何足道,处置六凿须天游。
衙门旧例,除夕这一天,必须将狱中囚犯提出来逐一点名,这也是属于通判的公事。熙宁四年(1071)除夕,别人都回家过年去了,苏轼却须在都厅里值班,眼看铁索锒铛的犯人,一个个从堂下走过,执笔点名,一直忙到天黑,还没点完,不能回家。苏轼心想:我和他们没有两样,他们为了要吃饭才犯法,我亦不过为了生活才贪恋这份俸禄,做这违心丧志的事情。心底里有个冲动,很想学一学古人,将这些人犯暂时开释,让他们各自回家去过个年,但却没有这份胆量,暗自惭愧,作《题狱壁》诗:
不须论贤愚,均是为食谋。
地有湖山美,东南第一州。www.99lib.net

兹游淡薄欢有余,到家恍如梦蘧蘧。
仲尼忧世接舆狂,臧谷虽殊竟两亡。
整顿农田水利,是新政的基本工作。王安石执政之初,即分遣诸路常平官,使专责办理调查、开发农田水利等事务,其后又不断派遣劝农专使到地方来考察和督导。这批人中,不免有人仗势凌人,百般挑剔,动辄以检举奉行新法不职来威胁地方官吏,弄得地方官战战兢兢,如逢豺虎。苏轼看在眼里,满怀愤懑,忽然觉得还是老弟运气好,他做学官,没有吏责,虽然生活清苦,但可不遭这批恶棍虐侮,于是作《戏子由》诗:

三吴境内水路纵横,货物流通便畅,所以到处都有新兴的商业城市建立起来。各地所生产的粮食和大宗民生物资,汇集在直通开封的大运河边,舶运京师,供养都城中百万市民之所需。杭州,是运河南端的起点,与北端的苏州,同为江南经济的中心都市。
出山回望云木合,但见野鹘盘浮图。
君不见钱塘游宦客,朝推囚,暮决狱,不因人唤何时休。
…………
误随弓旌落尘土,坐使鞭棰环呻呼。
苏轼刚强独立,不能首鼠两端,以一个激烈的反对论者,却无可奈何地来执行新法,一批一批囚首垢面的人犯,觳觫堂下,哭声震瓦,而堂上的这位通判,惭汗满脸,手执判笔,逡巡难下,落笔时几乎没有一次不是热泪盈眶,隐隐作痛的良心,总在汩汩泣血。
江南是国家经济的命脉,在富国强兵的总目标下,重建财经政策的重点,必置于此。王安石要为天下生财,要充裕国库的收益,也必然要以全力督促这个地区积极进行新政。其时青苗、募役、市易诸法,都已先后颁布实施。募役法虽然也遭人反对,但实际施行时,倒还相当顺利,地方上的大地主,每户只消缴纳六百贯文的免役钱,就可九*九*藏*书*网免掉差役的痛苦,这办法甚受有钱人欢迎;拿不出钱来的贫民,本来服惯差役,只要不另加苛杂,也就无可反对;单丁女户,到底是少数,阻力不大。只是青苗法的流弊却很严重,起先是执行的官吏强迫推销“贷款”,现在则已到了受贷的老百姓还不出钱来,被官府逮捕、拷打、追保以致入狱等,一连串压迫的惨剧,就天天在地方政府的公堂上,热烈登场。
苏轼厕身官僚群中,精神上总觉得非常孤独。京中旧友刘恕从九江寄了诗来,胸中浩气忽然为之复苏,作《和刘道原见寄》诗曰:
苏轼就任后,公事就一直非常忙碌,即使向来酷爱山水,而且此身已在西湖,却无时间可以逛个痛快。郎中蔡准(蔡京的父亲)新春邀他游湖,苏轼说:
白云旧有终老约,朱绶岂合山人纡。
当时的杭州太守沈立,字立之,历阳人,以右谏议大夫出为江淮发运使,知越州,甫于今年正月才调到杭州来。他是个精勤吏事的好官,苏轼屡以“湖上棠阴”来颂扬他的爱民,两人相处不坏。而其他同僚,如监司张靓、俞希旦等,则大多是浮沉利禄的俗吏,苏轼常苦无可与言,但又不能不口是心非地敷衍他们,曾向老弟抱怨道:“居高忘下真何益,气节消缩今无几。”
苏轼天生是个率性任情的人,在虚伪的官僚社会里,不能乡愿,就变成了怪物“狂者”。他觉得自己从未矫世违俗,何以却与世俗格格不入。同乡岑象求将以提举梓州路常平还蜀,在送行诗里,苏轼倾吐苦水道:“我本不违世,而世与我殊。拙于林间鸠,懒于冰底鱼。人皆笑其狂,子独怜其愚。”苏轼自认疏懒和拙于应付,是他的无可救药的痼疾,此病不除,则其精神上之陷于孤独,也就很难自拔了。
名高不朽终安用,日饮无何计亦良。
追胥连保罪及孥,百日愁叹一日娱。

我亦恋薄禄,因循失归休。
这首诗,固是对风骨嶙峋、使新政头痛的刘恕,致其一片向往之情,但也反映出群乌中的苏轼,心头却有无
九九藏书网
边的寂寞,“出口谈治乱,一生溷尘垢”,他曾那么痛苦地自忏。
宛丘(陈州古名)先生(子由)长如丘,宛丘学舍小如舟。
常时低头诵经史,忽然欠伸屋打头。
中国之东南,尤其是俗称“江南”的这一地区,由于长江的冲积作用,使它成为一大片土壤肥沃的三角洲,农桑发达,物产富饶。虽然迟至公元四世纪前后,始行开发,但在唐代,它已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支柱;五代时,钱镠建吴越国于此,开发的程度更形增长;至宋,遂有“苏常熟,天下足”之称。这一地区农田收成的丰歉,往往表民生经济的宽裕或贫乏,而左右国家的财政,故有“天下谷仓”之目。
如今衰老俱无用,付与时人分重轻。

敢向清时怨不容,直嗟吾道与君东。
杭州在北宋当年,是京朝人眼中的东南第一大都会,如袁褧《枫窗小牍》说:“汴中呼余杭百事繁庶,地上天宫。”嘉祐三年(1058),梅挚出守杭州,仁宗赐诗宠行,首联即曰:
吴客漫陈豪士赋,桓侯初笑越人方。
这寂寞腐蚀心灵,使人产生虚无的念头。如几乎同一时期内所作的《和刘道原咏史》那首诗,他写下了现实世界中先知的寂寞,古往今来作为一个天才所抱持的生命的沉哀。诗曰:
独鹤不须惊夜旦,群乌未可辨雌雄。

重楼跨空雨声远,屋多人少风骚骚。
劝农冠盖闹如云,送老齑盐甘似蜜。
任从饱死笑方朔,肯为雨立求秦优。

杭州发运使李杞和了前举游孤山诗,苏轼再以原韵答诗曰:

道逢阳虎呼与言,心知其非口诺唯。九-九-藏-书-网
苏轼说他自己生性只合是一匹遨游原野的麋鹿,如今却跑来做“立仗马”——那种仪仗队里,金鞍玉勒装饰起来的马匹,旁人看得非常华贵,在它自己只有厌恶。立仗马终日无声,那是用皮鞭子训练出来的,不准一嘶,此非马的本性。苏轼很激愤地说:“一样为别人劳作,我宁愿拉盐车,也不做仅存皮骨的立仗马。”
水清石出鱼可数,林深无人鸟相呼。
壶浆慰作劳,裹饭救寒苦。
小人营糇粮,堕网不知羞。
…………
读书万卷不读律,致君尧舜知无术。

天欲雪,云满湖,楼台明灭山有无。

除日当早归,官事乃见留。

台州推官孔文仲过江来看他,苏轼兴奋不已,他说:“一对高人谈,稍忘俗吏卑。”
…………
念此坐达晨,残灯翳复吐。
人生,被命运播弄,发生变化,常在意外,如这变化竟然荒谬到令人不能自信时,则你已陷入命运的陷阱,遍身芒刺,动弹不得了。
又曰:“……君不见壮士憔悴时,饥谋食,渴谋饮,功名有时无罢休。”心雄万丈的志士,竟因区区衣食而憔悴,如何能叫他心甘情愿。
执笔对之泣,哀此系中囚。
门前万事不挂眼,头虽长低气不屈。

这年深秋,雨水丰足,苏轼白天听人说今年农家的收成都很好,夜雨敲窗,辗转不能成眠,深悔当年无端放弃家乡的田园生活,实在大错特错,秋怀难遣,竟至通宵不寐,坐以待旦,《秋怀二首》诗,有曰:
平生所惭今不耻,坐对疲氓更鞭棰。
嗟我独何求,万里涉江浦。

独掩陈编吊兴废,窗前山雨夜浪浪。九-九-藏-书-网
湖上四时看不足,惟有人生飘若浮。

梅在任中,就在吴山上造了一座有美堂,欧阳修作记曾说:“……今其民幸富完安乐。又其习俗工巧,邑屋华丽,盖十余万家。环以湖山,左右映带。而闽商海贾,风帆浪舶,出入于江涛浩渺、烟云杳霭之间,可谓盛矣。”记北宋杭州之盛,极言尽美如此,对于门人苏轼之行将赴杭任官,欧阳修心里非常快慰,临别,对他道:“西湖有僧惠勤,人很文雅,长于作诗。我曾作《山中乐》三章赠他,你公暇若欲求友于湖山间而不可得者,则不妨往寻惠勤。”
谁能暂纵遣,闵默愧前修。
…………
居高忘下真何益,气节消缩今无几。

…………
坐谈足使淮南惧,归去方知冀北空。
余杭别驾(自称)无功劳,画堂五丈容旂旄。

居贫岂无食,自不安畎亩。
在荆公变法所发生的政争中,苏轼是反对派中的少壮分子,他的激烈而动人的言论,为众目所共睹;他与保守派重臣间的交往活动,更被新政人物侧目疑忌。他是这样一个反对新政的彰著人物,却被派到地方政府来,地方官在职责上,必须遵守中央命令,执行新法,推行新政,否则即是渎职,所以他到杭州来做通判,本身即是一大讽刺。
腊日不归对妻孥,名寻道人实自娱。
陶潜自作《五柳传》,潘阆画入三峰图。
但这不过是长时间的积郁,得一日的疏解而已。正如庄周之梦为蝴蝶,固然自以为是栩栩然的蝴蝶了,而从梦中醒来,则仍然是个蘧蘧然的庄周。
吾年凛凛今几余,知非不去惭卫蘧。
斜风吹帷雨注面,先生不愧傍人羞。
更多内容...
上一页